![](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维新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42号)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2017】11号)以及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办公室、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铜委办发【2017】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河库管理保护工作,决定在全镇全面推行河长制。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保护水资源、管控水岸线、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实现水安全为主要任务,在全镇河库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机制,为维护全镇河库健康生命、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使维新成为原山原水生态之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主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强化规则约束,坚持占补平衡,促进河库休养生息、维护河库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河长职责,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立足不同河库实际,实行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水体、陆域污染同时治理,解决好河库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形成源头严防、过境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分级治理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库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范围
全镇境内所有河流(含水库,下同)全面推行河长制。
二、主要目标
1、确保琼江这条主要过境河流干流水质不低于来水水质,其他河流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河流长度只增不减。
2、确保河道内生态基流只增不减。
3、确保全镇河库水域面积只增不减。
4、2020年,重要河库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
三、组织体系
(一)建立河长体系
全面建立镇、村(社区)二级河长体系。
成立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徐波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镇长谭正举担任,副组长由所有分管领导担任。镇农服中心、环保办、建管办、财政所、经发办、安监办、计生办、团委、和派出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镇级设河长,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河长,为全镇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督导、考核河长制的实施。
各河流域所在村(社区)均分段设立河长,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河长,村级河长为辖区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河长制实施。
设立水库库长。镇级河流流域涉及的小(一)型水库区级库长由相应区级河流河长担任,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镇村级库长由镇村(社区)主要领导担任。
(二)设立镇河长办公室
镇河长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
镇河长办公室主任由副镇长陈勇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洪江、环保办主任雷开勇同志担任,成员包括雷高燕、王仕伟、张国建。
镇河长办公室主要职责: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制定河长制管理制度,承办镇级河长会议,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拟定并分解河长制年度目标任务,监督落实并组织考核,督办群众举报案件;督促各村(社区)严格执行河长工作制度。
四、 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镇村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
2、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3、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生态脆弱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4、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库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库排污总量。到2020年全镇河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夯实河库管理保护基础工作。开展河库调查,公布河库名称,依法划定河库管理范围,设立界碑。到2017年底,完成琼江河段岸线9公里划界。
2、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根据河库岸线规划,规范河道岸线利用行为,明确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建立“蓝线”管理制度。严格水域岸线等生态空间管控,确保区域内水域面积占补平衡。落实规划岸线功能分区管理要求,完善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执行涉及河道岸线保护和利用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制度,实行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全镇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在80%以上。
3、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我镇河道全面实施禁止采砂,保障河势稳定。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1、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库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防控与治理,完善入河库排污机制和考核体系。保障琼江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地区来水水质。
2、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排查入河库污染源,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污水管网改造,优化入河库排污口布局,集中开展入河库排污口及污染源整治。2017年底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70%以上,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90%以上,水产养殖重点区域废水达标排放率达8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3、加强河库漂浮物防治。建立河库清漂保洁长效机制,加强清漂保洁,降低入河库污染物负荷和水面漂浮物数量,提高水域清漂作业效率。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采取专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到2020年,琼江水质要优于III类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
2、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到2020年全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
3、加强河库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定期评估沿河库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环境和健康风险,落实防控措施;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2017年底前公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对高风险化学品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替代。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到2020年,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提高到100%,沿河库乡村水清岸美。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推进河库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库、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开展河库健康评估。强化山水林田库系统治理加大保护力度。
2、恢复河库自然修复功能。改建河库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河库连通工程,恢复河库水系的自然连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3、推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库生态环境。
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合理控制城镇建设强度,加强保护现有水生态敏感区,维持可持续的水生态循环功能,把城镇建设成雨水渗透、净化和利用的综合系统。
(六)加强执法监管
1、完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大河库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明晰河库综合管理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2、实行河库动态监管。建立河库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落实河库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
3、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行为。加强涉河库执法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坚决查处违法建房、违法排污、违法养殖、非法捕捞、违法耕种、违法侵占水域岸线等涉河违法活动,恢复河库水岸线生态功能,确保行洪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进度安排
2017年5月15日前,成立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河长办公室;5月19日前完成河长制工作方案编制并报区河长办公室批准后实施;5月底前,各村(社区)完成河长制工作方案编制并报镇河长办公室批准后实施;6月底前,完成河长制相关制度建设,全镇河长制全面落实到位;7月底前,完成各村(社区)建立河长制的验收;8月底前,接受区对我镇建立河长制的验收;12月底前,建设完成我镇琼江界内河流断面河道管理保护监测网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村支两委是河库管理保护的重任主体,要把推行河长制、保护河库健康作为当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按照进度安排抓紧制定本村(社区)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同时发挥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的重要作用,形成河库管理和保护的合力。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河长会议制度,河长、副河长每季度召开一次河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协调解决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河长制考核问责制度,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运用等问题。镇河长办公室至少每月召开一次河长专题会议。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想成部门之间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建立信息共享与发布制度,责任单位之间信息资源、监测成果等实现共享,定期通报河库管理保护情况。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建立验收制度,按照工作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对建立河长制进行验收。
(三)强化考核问责。制定严格的河长制考核问责制度,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对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根据不同河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镇级河长负责对村(社区)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提升管理手段。建立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技术监测为核心的全镇河库管理保护监测网络体系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河库管理保护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 落实资金保障。镇财政把河库巡查保洁、堤防工程日常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突出问题整治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河库环境保护、治理和使用。
(六)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河库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要面向社会公示河长名单。在河库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库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库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建立群众有奖举报制度,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库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河库管理保护工作的责任意思和参与意识。